2025年10月17日,由重庆工商大学主办的“人工智能时代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论坛在重庆工商大学南岸校区南山书院问松厅成功举行。本次论坛是重庆工商大学主动应对数智时代变革、聚力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与特色化建设的关键举措。论坛汇聚了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顶尖学者,围绕人工智能背景下学科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与新范式展开深入探讨,为重庆工商大学强化办学特色、优化学科布局、提升科研创新水平提供了重要思路与方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吴俊杰教授、天津大学马寿峰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张紫琼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李建平教授、四川大学余乐安教授、天津大学熊熊教授、清华大学卫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罗俊教授等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曾维伦、副校长杨柏,以及发展规划处处长骆东奇、研究生院副院长郑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婷、院长黄钟仪、副书记赵钰鑫、副院长陈久梅、副院长梁桂保,部分骨干老师等参加了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副校长杨柏教授主持。重庆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曾维伦教授出席论坛并致欢迎辞。曾维伦书记指出,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深刻的方法论变革,管理科学与工程作为连接技术与管理的桥梁学科,必须主动拥抱趋势、引领融合创新。他强调,本次论坛是学校推动学科升级、打造学术高地、服务国家和区域智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将为学校相关学科的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随后,论坛学术委员会主任吴俊杰教授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重庆工商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展现的前瞻性,并指出本次论坛的召开,恰逢其时,为学界与业界共建智能时代的管理科学新体系提供了关键性的交流平台。

主题报告环节由吴俊杰教授主持,思想的深度与视野的广度交织,为与会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马寿峰教授以“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挑战和路径”为题,深刻剖析了青年学者从博士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与多重挑战,并提出了构建“四位一体”保障体系的建设性路径。李建平教授则以“人工智能驱动的管理学科前沿思考”为主题,系统梳理了AI与管理科学的融合脉络,前瞻性地展望了人工智能赋能的典型管理领域与未来方向。卫强教授立足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建设实践,分析了全球趋势与未来机遇,分享了清华大学在明确学科发展定位、总体目标与建设思路上的宝贵经验。

圆桌论坛环节由杨柏副校长主持,聚焦重庆工商大学学科建设,专家们建言精准把脉,现场气氛热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黄钟仪教授首先作学科建设汇报,详细介绍了重庆工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大商科与新工科枢纽”的总体概况、特色优势,并重点阐述了“学科影响力打造工程”等四大核心工程。她指出,当前正是从传统制造业时代迈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关键时期,必须把握机遇,推动管理学科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在随后的专家研讨中,与会学者围绕学科方向凝练、团队建设、人才培养与资源整合等议题提出了系列建议。马寿峰教授强调应立足“商工融合”特色,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学科协同发展;张紫琼教授建议进一步凝练方向,依托现代产业研究院等平台夯实学科基础;熊熊教授系统提出多项建议,涵盖成果导向激励、宣传推广、人才引进与团队建设等方面;余乐安、卫强等专家则指出应“内外兼修”,对内完善组织机制,对外整合资源,并注重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中寻找学科建设的结合点与创新点。

论坛最后,杨柏副校长作总结发言。他感谢各位专家为重庆工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所提供的深入指导和宝贵建议,表示学校将充分吸收论坛成果,系统整合校内外资源,持续推进学科结构优化与内涵提升,强化学科特色与影响力,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的学科基础。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更是一次为重庆工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精准导航的战略会议,极大地拓宽了学科建设的思路,标志着重庆工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在人工智能背景下迈入了系统化、高质量推进的新阶段。论坛凝聚的共识与智慧,将为学校后续的学科资源整合、科研创新突破与高端人才培养提供明确指引,有力推动重庆工商的大学学科建设与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的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