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智学术论坛(24)人工智能3.0、大模型与主要应用场景
2025年3月23日下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第24期博智学术论坛在启智楼80709室圆满举行。本次讲座特邀四川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余乐安教授作为主讲嘉宾,论坛由学院院长黄钟仪教授主持,副院长陈久梅教授以及智能商务与供应链副主任代春艳教授、大数据系主任邢文婷教授及学院相关方向老师、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论坛。

余教授详细回顾了人工智能从AI 1.0到AI 3.0的发展历程。他指出,AI 1.0阶段以计算智能为核心,典型代表为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AI 2.0阶段以感知智能为特征,实现了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功能;而AI 3.0阶段则追求认知智能,赋予机器自我学习、进化和推理的能力,如AlphaGo和GPT等大模型。余教授强调,大模型作为当前人工智能的重要方向,应用场景广泛,涵盖搜索引擎、问答系统、内容生成、机器翻译和代码生成等领域。然而,余教授也指出大模型发展面临的挑战,如数据质量、性能问题和可解释性等。为了实现大模型的健康发展,他建议要加强数据质量建设、提升模型鲁棒性以及提高模型可解释性,关注伦理和安全问题,确保其与人类协同工作,推动社会效率和价值的提升。

黄钟仪院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余教授的讲座不仅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的知识盛宴,也启发了大家对未来技术发展的思考。她指出,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虽然始于人工,但其未来的路径可能超出人类的控制。因此,我们需要在探索中把握大模型的规律,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黄院长还提到,学院将积极探索如何将大模型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尤其是在智慧物流、智慧商务等领域的应用。
余教授对此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他表示,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大模型技术,学院可以通过暑期班、实习、项目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技术培训和实践机会。暑期班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和学者进行专题授课,结合案例分析和技术实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大模型的原理与应用场景。同时,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接触真实数据和技术需求,提升数据处理、模型优化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此外,余教授建议通过科研项目或竞赛的形式,鼓励学生将大模型技术应用于智慧物流、智慧商务等具体领域,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次讲座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人工智能3.0与大模型应用的平台,引发了大家对未来技术发展的深入思考。参会者均表示将以此次讲座为起点,进一步强化学习与研究,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新闻摄影:周建聪
审 核:代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