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校长温涛率学校发展规划处、人事处、科研处、研究生院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公共管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主要负责人一行,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学科建设专题调研。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领导班子、学科办公室负责人参加调研座谈会。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黄钟仪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学科交叉创新、深化产教融合育人三个方面,向温校长长一行汇报了学院学科建设进展。学院作为重庆市管理科学与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市级人工智能+智能商务学科群牵头建设单位,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构建起"管理决策与优化""数据科学与智能管理""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现代服务与创新管理"四大特色研究方向,其中"服务科学与应急管理"学科方向成功入选《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2024年)》。近年来,学院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0项、省部级项目122项,累计科研经费突破2900万元;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414篇,出版学术专著39部,授权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2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6项。人才培养方面,创新构建"商工融合"育人体系,与顺丰速运、广联达科技等18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其中35%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
关于学院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黄钟仪指出,当前学科交叉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仍有提升空间,国际学术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拓展。针对这些问题,学院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深化与人工智能、系统科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突破"管工交叉"创新瓶颈;二是强化校企协同创新,推动智慧物流、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三是优化师资结构,重点引进跨学科领军人才,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温涛校长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学院在学科建设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他强调,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要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发挥"管工融合"特色优势,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针对下一步工作,温涛校长提出四点要求:
第一,强化战略对接,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与地方政府、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端智库。第二,推动学科交叉,依托智能制造服务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平台,加快培育智慧供应链、双碳管理等新兴研究方向,力争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上实现突破。第三,深化产教融合,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共建联合实验室和产业学院,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助力重庆数字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第四,加强师资引育,实施"高层次人才倍增计划",重点引进跨学科领军人才,完善青年教师成长支持体系,打造结构优化、创新力强的学术梯队。
人事处处长林文军、科研处处长田双全、研究生院院长杜力、发展规划处副处长郑月龙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分别发言,表示将在人才队伍建设、学科规划、科研平台建设、研究生培养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共同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公共管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负责人也就学科交叉合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本次调研为学院学科建设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将以此为契机,全面落实学校部署要求,着力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撰稿:彭洁 审核:陈久梅、黄钟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