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琦博士主讲《现象驱动VS理论驱动?量化研究VS质性研究?》学术沙龙
2016年11月11日下午,我院特邀重庆交通大学经管学院市场营销系博士姚琦老师在明德楼4020主讲了“现象驱动VS理论驱动?量化研究VS质性研究”学术沙龙。梁云副院长主持,孙洪杰、熊素红、高敏、秦星红、贾镜瑜等老师及16级商务策划学院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沙龙。
姚琦老师首先通过讲述文献述评引出此次讲座的主题背景,通过不同学者对文化消费的不同解释,对文化消费的三种分类:基础性文化消费、改善类文化消费、发展性文化消费进行了简要讲解,姚琦老师把文化产品和服务消费作为普通消费的假定下,通过收入、价格和偏好来解释人民的文化消费行为的新古典消费者行为理论及弊端,然后在对不同学者的不同研究结论进行分析之后,姚琦老师详细讲解了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并由此推出了开放式编码的范畴化形态格局,着重阐述社交、子女教育、自我提高、时间成本对于人民文化消费的影响作用,并且举出模型建构帮助同学们理解;紧接着,姚琦老师介绍了理论饱和度检验,也就是“用另外1/3的访谈记录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均没有发现形成新的重要范畴和关系,5个主范畴内部也没有发现新的构成因子,即可以认为目标-情境-匹配-行为整合模型在理论上是饱和的”;随后,姚琦老师对于调节效应分析提出了内部情境因素和外部情境因素影响;最后,姚琦老师在态度-情境-行为理论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并且提出了三大解决办法:引导自觉性文化消费,释放文化需求潜力;增加发展类文化产品供给,降低文化消费成本;提升传媒传播速度,针对家庭特点开展营销活动等等。
针对同学们所提出来的“如何将文献语言转化为自身资源”的问题,姚琦老师从自己的研究经验总结出“首先是多多阅读文献,寻找与自身专业领域相关的主题论文,从中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并且对两者关系进行分析;然后学会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回答和解释,日积月累,自然就能够形成专业化的思维分析模式”。
此次讲座同学们感到既了解了文化消费的分类及相关研究方法,也拓宽了视野。
撰稿人:文思涵
承办单位:商务策划学院2016级研究生
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会商务策划学院研分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