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下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在图书馆大剧场、第一会议室举行。活动由副院长陈久梅主持,学院党委书记王婷、院长黄钟仪、教授周愉峰、教授胡森森、副教授杨家权、党支部书记游薇、MEM中心主任方新、教学秘书唐真涵、新生辅导员邰俊英以及2025级全体研究生参加。本次入学教育以“开学典礼”为起点,衔接“研究生学习生涯指导”和“研究生专业学习指导”两大核心模块,为新生们快速适应研究生阶段学习生活提供全面的指导。
开学典礼伊始,学院党委书记王婷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向2025级新同学致以热烈欢迎和诚挚祝贺。她的欢迎词,似一卷徐徐展开的学院长卷,回望学院发展征程里的高光时刻,细数学科建设与育人成果的累累硕果。她向新生描绘学院学科特色的斑斓图景,详细介绍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交叉融合、实践导向”的特色优势及“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她勉励新生们以“新工商人”的身份,在大学期间主动拥抱变化、积极探索未知、勇于突破创新,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学习生活,在管科学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夯实学识、锤炼本领、收获成长。

在全场师生的热切期待中,学院院长黄钟仪以“锚定新坐标,躬身新旅程——迈向管工融通的应用研究型管理英才”为题,以四大核心内容主题为新生讲授“院长第一课”:
第一部分为认识学院:筑牢成长的家园根基
在“院长第一课”上,黄钟仪院长首先带领新生认识学院这个共同的平台与家园。学院构建了现代治理体系,党政班子统筹,各类委员会、服务部门、科研平台和专业系部协同运作。有着清晰的愿景与发展定位,以“交叉复合、管工融通”为发展方针,肩负“为高质量发展贡献管理力量”的使命,朝着“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特色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愿景迈进,扎实开展本科、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师资队伍实力强劲,89名教职员工中,专任教师博士占比70%,高级职称占比67%,还有双师双能型教师、青年教师及国家和市级教指委委员、巴渝学者等领军人才,且通过系统培训、以老带新助力教师成长。学科发展势头良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作为交叉复合排头兵,有多个二级学科、,支撑博士点培养,牵头市级重点学科建设,软科排名位居前列,还打造了“人工智能+”智能商务学科群等,为新生专业学习筑牢根基。
第二部分为学科与专业:锚定成长的坐标
黄院长指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本身就是交叉复合、管工融通的。学院依托此构建面向未来的高水平学科体系,在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数字经济与智能商务等发力,以数据驱动决策,用系统优化世界。本科专业方面,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是国家级或市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还有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新专业,以及数智供应链运营管理等微专业和现代产业学院,为新生提供多元选择。人才培养上,构建“1-2-3-4-5”体系,以“为高质量发展贡献管理力量”为使命,遵循“交叉复合、管工融通”方针,通过“校-地-企”协同、“教-训-赛-创”路径和“五课堂”联动培养人才,课程设置体现“管+工”结合,帮助新生明确成长路径。
第三部分为生涯规划:绘制大学的成长蓝图
面对新生们对大学生活的期待与困惑,黄钟仪院长聚焦“如何学习”“如何卓越”“如何实践”“如何规划”“如何抗压”“如何成长”六大关键问题,犹如一位经验丰富的“领航者”,为大家提供了兼具指导性与实用性的成长路径。告别迷茫是大学首要任务,可通过职业测评、社团实践、广泛阅读认识自我,发现热爱与长处;建立“远-中-近”的SMART目标体系,再分解为具体行动,如想进企业就去实习、学技能;还要根据新知和机会动态调整规划,保持目标清晰。学习上,要构建“T型”知识生态,从“应试”转向“探究”,多问“为什么”,与老师同学辩论;打造“一横一竖”知识结构,“横”是经管、人文等通识广度,“竖”是系统优化等专业深度;践行“管工融通”,用工科方法解决管理问题。同时,激情和行动是关键,要转变观念、培养技能、掌握知识,知晓主动性、创造力对价值创造贡献更大,遵循一万小时定律,在专业领域持续高质量投入,实现从“熟练”到“卓越”。
第四部分为培养成效:激发成长的奋进动能
黄院长还介绍了学院的培养成效,让新生看到成长的榜样与动力。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获兄弟高校关注与认同,受邀在多个论坛分享经验。学生创新创业参与度逐年提升,从2021年的8.3%增长到2024年的17.4%,通过学院的专业学会、竞赛、科研项目等平台,在科研、竞赛方面收获颇丰,获“创新创业教育先进集体奖”。学科竞赛参与度和成绩也不断提升,2022年以来,省级以上竞赛获奖学生众多,累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700余人次。这些成果激励着新生在大学中积极进取,借助学院平台和资源,奋勇拼搏,收获成长与进步。黄院长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魅力与价值剖析得深入浅出,引导新生树立正确学习观、价值观,鼓舞大家在大学勇试新域、突破自我,为未来人生筑牢根基,新生们听得心潮澎湃、深受启迪。

开学典礼环节通过“思想引领+体系搭建”,为新生明确了认知框架与成长方向。在随后的研究生学习生涯指导环节,黄钟仪院长进一步聚焦研究生阶段的培养重点,向2025级全体研究生新生提出三点明确指引。第一,主动与导师建立良好沟通机制、善于利用学院资源、平衡学术研究与集体生活。第二,培养开阔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以更广阔的视野规划学术道路。第三,现阶段要主动推进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身份转换,在学院支持和导师的指导下收获学术和成长。黄院长的发言条理清晰、内容干练,让新生们感触颇深。

周愉峰教授围绕研究生阶段的成长关键,分享三点核心建议。第一,明晰学习规划和目标,明确专业技能的学习路径。第二,研究生要重点提升信息筛选、自主解决问题和文字表达能力。第三,要夯实逻辑思维基础,为后续的学术研究和毕业论文撰写提供基础。最后周愉峰老师祝新生们收获满满,实现学业与能力的双重成长。

胡森森教授则以《左传》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为思想引鉴,从人生追求维度为新生们提供指引。第一,立德是为人之本,要筑牢品德根基。第二,立功是实干和担当,要在实践中将个人利益和时代紧密相连,深耕学业发挥专业的价值,在日常行为和学术探讨中承担起青年责任。第三,立言为学术传承,导师是研究生成长路上的同行者和支持者,应在导师的指导支持下积极开展研究。最后,胡森森老师向新生们送上诚挚祝福。

杨家权副教授围绕“用理性解决问题,为高质量提供解决方案”展开分享,结合研究方向为新生们明确学习重点。第一,培养创造思维,应聚焦理论未覆盖和实际未解决的问题。第二,善用身边资源,可借鉴师门的学习榜样,复制可行的研究逻辑,学习筛选有效信息。第三,把挫折当作研究的试错,通过有价值的试错挖掘经验,做好复盘,重构研究体系。第四,明确师生协作要点,争做主动思考且带着困惑交流、踏实靠谱、提前规划的同学,强调学术和实践价值的重要性。

在多位老师从不同角度为新生们提供建议与思路后,陈久梅副院长对老师们的发言进行总结,指出研究生与老师的关系本质是“合作共赢”,建议新生主动加强与导师、师门成员的沟通交流,鼓励新生们在研究生阶段积极创造学术价值、产出研究成果,最终收获成长。
高年级研究生代表侯佐天同学也结合自身经历与新生们进行交流,让新生们对研究生学习生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侯佐天同学首先感谢学院的提供的师资与学术资源,随后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和建议。第一,明确目标有助于规划学习任务,激励自我,助力成长为理想中的自己。第二,培养良好的习惯,平衡好科研和学习节奏。第三,保持积极的心态,多与老师、师兄师姐们沟通交流。第四,提升信息素养、掌握科学工具、严守学术道德,强化检索信息能力,关注竞赛动态。针对研一生活,侯佐天同学建议合理规划时间,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竞赛活动,尽早适应科研氛围。

在研究生专业学习指导环节,陈久梅副院长重点围绕学生生涯规划及学术诚信教育展开讲解,强调学术诚信不仅是规划,更是一种内化的品格和修养,提醒新生们严守学术诚信的“高压线”,并给出科学管理时间、规范引用文献等诚信科研实践建议,引导新生以严谨态度对待学术研究,提前做好个人生涯规划。

党支部书记游薇介绍了入党条件、党员发展流程及组织管理等工作事宜,鼓励新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尽早做好规划。邰俊英老师则详细讲解了思想理论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日常事务管理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内容,为新生们在学业和就业方面提供清晰方向。方新老师和唐真涵老师分别就专硕培养方案、专业介绍、学业学习以及研究生培养工作流程、学硕培养方案等相关事宜进行说明,让新生们对本专业的培养体系和学习要求有了清晰的了解。




此次2025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效帮助新生们更快融入研究生生活、明确学习任务并实现角色转换,为研究生阶段的全面发展鉴定了良好基础。

拍摄:王芝寒 刘文
新闻:刘书婷
审核:陈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