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关工委创新开展"五老进社区"特别活动,邀请学校老党员、老教师、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何军与青年学生面对面交流,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形式,在“一站式”社区讲述四十载育人故事,让青年学生沉浸式感受到跨越时空的传承。
求学初心:国家需要就是选择
1979年,何军考入原渝州大学师范部生物专业。“那时师范生免学费,国家每月还发17.5元生活费,这是国家对教育的重托。”谈及选择师范的初衷,何军坦言受家庭影响深刻——父母作为国家干部,从小教导他“个人选择要服从国家需要”。四年的生物专业学习,让他领悟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毕业后,他留校担任辅导员,开启教育生涯。回忆当年学生工作,他感慨:“我们那代人包分配、少计较,口号是“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现在的学生选择多元,但也面临更大竞争压力。”
深耕学生工作:严管与厚爱并济
从学生副科长到学生处处长,何军亲历了80、90年代学生管理的变革。1992年,他带领400余名新生赴铜梁十三集团军教导队开展42天封闭军训,用军事化训练锻造学生意志;1997年,他又带领800余名新生在黄桷垭的重庆警备区教导大队开展为期三周的军训,将纪律意识融入日常管理。谈及教育理念,他坦言年轻时“过于严厉”:“曾因学生违纪连夜制定调查处理方案,现在想来,严管还需厚爱。”“看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被分配到满意的工作单位,一切付出都值得”。

党建引领:把理论融入工作实践中
担任经济学系及应用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期间,何老师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展工作,积极教育引导学生用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分析当前社会现实,既教书又育人,点亮学生的信仰之灯。
退而不休:架起校友连心桥
2021年退休后,何军投入校友工作。他认为, “校友工作就像培育大树,今天埋下种子,未来才能撑起一片绿荫。”担任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及校友会副会长三年多来,积极帮助校友办推动建立校友资源库,积极动员校友回母校参加校庆活动,组织搭建校友活动几十次,为学校建设发展发挥了余热。
寄语后辈:做有情怀的教育者
面对新时代高校师生,他殷切嘱托:“教师要做心怀家国的‘大先生’,学生要练就‘把冷板凳坐热’的定力。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理想与担当的传承!”
一个半小时的访谈中,从青丝到白发,他用四十年诠释了一名党员教育工作者的坚守。正如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关工委负责人所言:“这份跨越时代的教育初心,正是青年最该‘读懂’的中国。”此次访谈既是老党员坚守初心的生动党课,也是学校发展史的鲜活教材,通过寻访“五老”,激励青年师生在新时代勇担使命,后续将整理何军等"五老"的珍贵口述史,通过活动征文、微视频等形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图片:樊苡希
文字:邰俊英
审核:赵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