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学子对话联合国遗产保护机构学者
探寻山城吊脚楼保护传承新路径
文/孟令馗 图/孟令馗
2025年2月15日,重庆工商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挑战杯项目负责人孟令馗,在东京大学短期访学期间,与联合国遗产保护机构(ICCROM)访问学者、东京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博士孙淑亭围绕其负责的挑战杯团队项目:“ ‘古’楼‘新’颜’—山城吊脚楼保护传承困境调查与‘数智化’复兴策略 ”进行国际经验交流。本次交流的地点在东京大学本乡校区工14号馆。

作为项目负责人,孟令馗向孙淑亭博士介绍了“ ‘古’楼‘新’颜’—山城吊脚楼保护传承困境调查与‘数智化’复兴策略 ”项目团队阶段性成果。自2024年12月以来,项目组实地走访重庆主城及周边区县7个吊脚楼聚集区,完成了15处典型建筑的调研,系统采集建筑结构、居住现状及居民需求等数据,并初步尝试通过BIM、数字孪生等技术探索数智化保护方案。
孙淑亭博士对项目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表示认可,并结合ICCROM国际项目经验及东京大学研究成果提出优化建议。她指出,文化遗产保护要强调“居民应是保护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并分享了日本在街区古建筑保护中,通过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来增强居民参与程度、提高数据收集效率,来助力数智化保护策略制定的典型案例。此外,孙淑亭博士还向孟令馗详细介绍了“批判遗产学”、“活态遗产”等先进的理念与方法,为项目后期研究的改进注入了新的思路。

“这次交流让我对古建筑保护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孟令馗表示,孙淑亭博士的许多建议直击团队现阶段的研究痛点,提出的思路为团队打开了调研的新视角。目前,项目组已开始调整部分研究方案,计划引入更灵活的技术手段,同时加强与重庆本地社区的联系,探索更可持续的保护模式。
我院“古楼新颜”挑战杯项目团队由9名不同年级的本科生组成,涵盖工程管理、城乡规划等多个专业。成员利用课余时间,三个月内累计完成200余份居民问卷、上百张建筑影像素材,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吊脚楼建筑资料。团队在调研过程中展现了极强的行动力与责任感,此次跨国交流进一步体现了他们主动寻求突破的学术态度,为山城吊脚楼的数智化保护与传承贡献青年力量。
审核/肖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