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理论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商策学生第二党支部:龚燕秋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一本采访实录,其中既有曾经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又有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还有当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这些受访者以口述历史的方式,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习近平的目前的成就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是在帮助群众,服务大众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让我想起了最近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该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生动阐释。虽然节目只有短短的12期,但通过档节目,我们既学习到许多优秀的中国古代典籍,又感受到习总书记博览古今的渊博知识,还看到他指点江山的宽广胸怀,为人民服务的领袖风范,对我们党员同学具有很好的教育和指导意义。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七集《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集也印证了习总书记在七年知青岁月中的亲身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一个干部的执政能力要靠实践来体现,执政水平要靠实践来检验。
通过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本领只能在“干”中,在实践中提高。早在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对这个问题就有非常深刻的论述。他在谈到后备干部培养的时候说,我们不能把后备干部放到温室中去精心地培育,而要把他们放到艰苦的岗位,复杂的环境中去锻炼、去成长、去鉴别。在梁家河,青年习近平什么活都干,挑粪、种地、打坝等等。在乡亲们的眼中,习近平就是一个吃苦耐劳的好后生。虽然吃了很多苦,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回忆说:“那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了我们青春答案,为青年学子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广大青年要像习近平青年时代那样,扎根中国大地,洞察国情民情,树立起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把无悔的青春刻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上。